MBD(Model Based Definition)是指用集成的三維模型完整地表達產品定義信息,將設計、制造、檢驗信息共同定義到產品的三維數(shù)字化模型,使三維模型成為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信息的唯一載體,不再需要將三維模型轉換為二維工程圖,避免了大量重復勞動,不僅提高了產品設計效率,更重要的是保證了產品數(shù)據源的唯一性。
MBD技術及實施最早由波音公司提出,于2003年被美國ASME批準為機械產品工程模型的定義標準,標準號為ASME Y14.41[2];2006年ISO組織借鑒ASME Y14.41標準制定了ISO16792標準;我國在參考ISO16792標準的基礎上,于2009年11月30日發(fā)布了國家標準《技術產品文件——數(shù)字化產品定義數(shù)據通則》(GB/T 24734-2009),規(guī)范了國內企業(yè)的MBD技術的應用。
目前主流的三維CAD系統(tǒng)都具備了三維標注的模塊,支持MBD部分功能,如NX的PMI模塊,CATIA的Functional Annotation&Tolerance模塊,Solidworks的DIMxpert模塊,PTC、SpaceClaim都在造型模塊中增加了三維標注功能。然而,要實現(xiàn)全面支持MBD,三維CAD軟件及標準還有一些關鍵的技術及問題有待研究。
機加工藝三維表達關鍵技術
1.機加工工藝三維表達方案
目前,國內外還沒有機加工藝信息的三維表達規(guī)范和標準,因此需要根據實際需要,在三維CAD軟件現(xiàn)有三維標注功能基礎上,設計機加工藝信息表達方案。
目前,機加工藝設計的結果文件主要是工藝過程卡、工藝卡和工序卡。3種卡片所記載的信息各不相同,但結構相似,中間區(qū)域或詳或簡地記錄工序或工步信息,卡片上部區(qū)域主要記錄工藝或工序中共有的信息,卡片下部區(qū)域是變更、審核和簽字信息。
因此,基于三維模型的工藝信息表達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案,如圖1所示零件包括3個機加工序,每個工序又包括多個工步。其工藝過程卡信息表達方案如圖1所示,為每個工序設計一個視圖(也可用多個視圖或沒有),每個視圖包括4項內容:1個產品最終三維模型、必要的尺寸及面標識、某標注平面上的工序簡要描述、某標注平面上的共有屬性信息。
圖1 工藝過程卡信息基于三維模型的表達
工序卡和工藝卡信息的三維表達與工藝過程卡相似,具有相似的4項內容,可以使用一到多個視圖表達該工序詳細的加工工步、裝夾、定位信息。
目前,國家標準化組織正在制定機加工藝信息的三維表達標準,采用“工藝信息框格”表達機加工藝信息,其結構如圖2所示。“機械加工工藝方法圖形符號”、“機械加工工藝參數(shù)表示法”、“機械加工工藝信息三維標注規(guī)范”分別規(guī)范了框格中使用的刀具符號、工藝方法圖形符號、加工參數(shù)和刀具參數(shù)。
圖2 工藝信息框格構成
新標準定義的工藝信息框格,能夠針對過程卡、工藝卡、工序卡對工藝信息要求不同詳細程度的情況進行調整,能夠充分表達機加工藝。三維CAD需要在指引線注釋功能的基礎上,開發(fā)框格及相應的圖形符號庫,支持新的表達規(guī)范。
2.基于模型定義的工藝信息結構
要支持基于三維模型的工藝信息表達,需要建立產品基于MBD的工藝信息模型。目前已經有一些文獻研究了MBD技術下的零部件制造模型,但目前主流的三維CAD在MBD技術下的模型構成方面還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。
為滿足機加工產品的工藝信息表達,CAD系統(tǒng)需要滿足:(1)能管理零件、毛坯、工序模型等不同階段的多個三維模型;(2)能保持毛坯模型、工序模型、零件模型之間的雙向相關關系,當某個模型變更時,其前驅和后續(xù)的模型也應相應修改;(3)提供不同階段的各類標注符號,除粗糙度、尺寸公差、形位公差外,還需要定位符號、夾緊符號、新標準中的加工方法符號、刀具符號、工序及工步描述中客戶自定義的各類技術要求符號等。
結合上述工藝表達方案,三維CAD系統(tǒng)的MBD信息可以設計如圖3所示的樹形結構。按階段設計“設計模型”、“制造計劃”、“檢驗計劃”等子節(jié)點,分別對應相應階段的MBD模型信息。
圖3 機加工產品的MBD模型結構
表1給出了機加產品的MBD模型的信息構成。其中“設計模型”表達“零件圖”信息,“工藝過程”表達“工藝過程卡”信息,“毛坯”表達毛坯零件圖信息,“工序N”表達當前工序的“工序卡”信息。雖然結構相似,但其具體內容完全不同。
表1 機加工產品的MBD模型的信息構成
3.零件、工序、毛坯模型的相關性
MBD模式下機加工產品的三維數(shù)模包括:毛坯模型、工序模型和零件模型。模型創(chuàng)建次序包括正向創(chuàng)建法和逆向創(chuàng)建法。正向創(chuàng)建法見圖4(a),根據零件模型和經驗,首先創(chuàng)建毛坯模型,然后按照工序順序,依次創(chuàng)建第1~N道工序的模型;逆向創(chuàng)建法見圖4(b),根據零件模型及工序內容,首先創(chuàng)建最后一道工序的工序模型,依次逆向創(chuàng)建前道工序模型,直到毛坯模型。
圖4 工序及毛坯模型的創(chuàng)建方法
雖然用戶看到的是多個不同模型,但為保證數(shù)據源的唯一性,上述模型必須是相關的,CAD系統(tǒng)應該只維護一套模型數(shù)據,并建立不同模型間復雜的幾何相關性。因此,CAD系統(tǒng)必須建立造型特征抑制、隱藏、壓縮、配置等功能。如圖5所示,SolidWorks通過特征壓縮功能在一個模型上定義了3個配置,分別表達毛坯及2個工序模型,實現(xiàn)了模型相關。
圖5 SolidWorks采用配置技術表達模型相關性的可行方法
此外,除工藝階段需要毛坯、工序及產品的設計結果模型外,在產品檢驗階段還需要根據實測值創(chuàng)建實測模型,或根據某些規(guī)則在保證合格條件下建立其他極限模型等。雖然這些模型不需要在造型特征層與設計模型建立相關性,但與模型外表面的相關性也是需要的。另外,各種模型的變更,也需要依據內在模型間的相關性,按依賴關系依次變更。
MBD模型的多視圖管理技術
在產品三維數(shù)模上標注了眾多PMI后,為避免出現(xiàn)刺猬狀的凌亂視圖,CAD系統(tǒng)需要創(chuàng)建各類不同的視圖,分別表達不同階段、不同角色的查閱需求。目前,主流CAD系統(tǒng)已經提供了可以借鑒的視圖管理方案,視圖的基本構成見圖6。
圖6 三維CAD中MBD模型的視圖構成
幾何模型集包括毛坯、工序、零件等各種模型,視點集包括6個基本視點、2個軸測視點、以及用戶自定義的視點,標注和注釋集是用戶標注的各種PMI項及屬性項,截面集包括剖切三維模型的各種截面。
標注及注釋信息形式化面臨的問題
注釋信息的形式化,就是將三維標注信息轉化為有一定邏輯,計算機可理解的形式,以方便計算機對信息進行解析,提取其中的關鍵元素,實現(xiàn)對分析、工藝規(guī)劃、制造等過程的驅動。雖然,目前尺寸及公差、基準、表面粗糙度、形位公差已經做到了結構化、形式化,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。
1.關聯(lián)到幾何要素的標注項/注釋項的多義性
不同工程師理解圖7所示標注時,通常不會出現(xiàn)歧義,但計算機可能理解為點到點、點到線、點到面、線到線、線到面、面到面等多種可能,原因是計算機只能按照用戶選定的尺寸界線元素進行理解。因此,為實現(xiàn)標注的形式化,CAD系統(tǒng)必須區(qū)分“標注幾何”和“標注定位幾何”。“標注幾何”應該是最能代表標注意圖的幾何要素,圖7應該是模型的頂面和底面,而不是線或點。而“標注定位幾何”表明尺寸界線從哪里引出,應該是某個具體點、邊上點或虛交點(如圓柱軸線與端面交點)。
圖7 計算機對該標注的理解存在多義性
2.統(tǒng)一技術要求的形式化
在二維零件圖中,通常還會有一些如下技術要求:“未注尺寸允許偏差±0.05”、“未注圓角R3-R5”、“未注倒角2×45°”、“未注尺寸公差的偏差均按H級”、“未注拔模斜度1°~2.5°”、“未注表面粗糙度”等。此類標注的特點是:都與三維數(shù)模上多個幾何要素相關,而利用現(xiàn)有的各CAD系統(tǒng),這種一對多的相關性都還不能很好地表達。
要使計算機理解哪些幾何要素要滿足這些技術要求,就必須顯式的表達技術要求與幾何要素間的相關性,即建立標注與幾何要素間的關聯(lián)。在CAD系統(tǒng)中需要將此類技術要求定義為特定標注項,通過提供幾何要素列表,建立相關性。此類技術要求類型很多,CAD系統(tǒng)難以完全定義,因此,必須設計為用戶自定制方式。
文字可閱讀性
按照ASME Y14.41以及GB/T 24734-2009在3.1.2和5.4中的規(guī)定“所有的標注都應在一個或多個標注面上給出詳細說明,并始終保持標注面相對模型的定向關系”。因此,在保持定向關系條件下旋轉模型時,標注平面也將隨模型轉動,其上的文字將出現(xiàn)上下或前后顛倒的情況。在標準GB/T 24734.5-2009中5.4規(guī)定了3種解決方法:(1)模型旋轉后,標注面的閱讀方向也能相應更新,NX和Solidworks具備此功能;(2)在模型的每個標注面上應確定正確的閱讀方向;(3)保存視圖時,應能確保模型朝向符合設定的視圖方向。CATIA、SC、Proe標注文字的閱讀方向不隨動,需要用戶保證視圖或閱讀方向。
要實現(xiàn)標注文字閱讀方向的自動更新,CAD系統(tǒng)的實現(xiàn)思路如下。
1.4種基于視點變化的文本姿態(tài)
二維標注平面內的文本總占用一個矩形區(qū)域,將該矩形顯式的畫出,并分別為標注平面中矩形的4個角點編號為1~4(該編號不再改變),隨著模型的旋轉,文本分別存在4種空間姿態(tài),如圖8所示。在保證文字總是從左向右閱讀的原則下,為了保持文本的可閱讀性,系統(tǒng)需要將文本相應變換為圖9所示的4種狀態(tài)。
圖8 模型旋轉時標注平面上文本的4種空間姿態(tài)
圖9 文本按照可閱讀性調整后的對應狀態(tài)
依據分析,在規(guī)定文本只能從左向右閱讀時,空間文字相對于其所在文本框的狀態(tài)就4種,即分別以文本框4個角點為左上角點的狀態(tài)。
2.三維空間中文本定姿參數(shù)
三維空間中要確定文本的姿態(tài),通常需要3個矢量參數(shù),如圖10所示:文本平面正向(圖中黑色箭頭的反方向)、文本書寫方向(圖中紅色箭頭)、文本字頭方向。若規(guī)定文本總是從左向右閱讀,這3個矢量符合右手法則,即文本平面正向為X軸,書寫方向為Y,則文本字頭方向為滿足右手法則的Z方向。依據上述分析,在規(guī)定文本閱讀順序從左到右的情況下,用戶只要給出3個矢量中的2個,按右手法則就可以完全確定文本的空間姿態(tài),其中文本平面正向在用戶指定標注平面時確定,因此后續(xù)只需用戶指明書寫方向和字頭方向中的一個。
圖10 標注平面上文本定姿示例
要實現(xiàn)文本的模型旋轉過程中的可閱讀性,實時計算上述3個矢量方向。根據圖8、圖9的分析,文本在定義之處就確定了3個矢量,文本閱讀方向的不同,也就是3個矢量正向或反向的組合。
要判斷矢量是否反向,CAD系統(tǒng)需要定義屏幕坐標系(圖11),取OM垂直于屏幕平面指向觀察者,ON平行于屏幕水平向右,OP平行于屏幕豎直向上,該屏幕坐標系的3個方向永遠不變,不隨模型的旋轉改變。確定文本姿態(tài)的3個矢量中圖中O′M′代表文本平面正向,O′N′代表書寫方向,O′P′代表字頭方向,3個矢量在隨模型轉到某一姿態(tài)時,若矢量OM和O′M′之間的夾角>90°時,將矢量O′M′反向;當矢量OP和O′P′之間的夾角>90°時,將矢量O′P′反向。文字書寫方向的判斷就根據3個矢量之間的右手法則判斷。
圖11 屏幕坐標系及文本姿態(tài)矢量反向的判別條件
結束語
本文提出了一種機加工產品工藝信息基于三維模型的表達方案,并設計了機加工產品MBD模型結構和多視圖管理方法,為機加工產品MBD體系下的工藝信息表達提供了較完整的方案;根據毛坯、工序、零件模型間相關性,分析了工序模型的正向和逆向創(chuàng)建方法,并提出了模型修改方式,為CAD系統(tǒng)建立工序、毛坯、零件模型間的相關性提供了思路;分析了標注內容形式化目前面臨的2個問題,并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法,為MBD模型的計算機理解提供了方法。最后提出的一種實現(xiàn)文字動態(tài)可閱讀性的技術方法,對三維CAD系統(tǒng)的開發(fā)有借鑒意義。
核心關注:拓步ERP系統(tǒng)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(yè)務領域、行業(yè)應用,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,集成了ERP軟件業(yè)務管理理念,功能涉及供應鏈、成本、制造、CRM、HR等眾多業(yè)務領域的管理,全面涵蓋了企業(yè)關注ERP管理系統(tǒng)的核心領域,是眾多中小企業(yè)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拓步ERP資訊網http://www.oesoe.com/